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精_国产一级毛片国语版_57pao视频国产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视频二区不卡

行業新聞
INDUSTRY NEWS
飼料原料采購和質量控制要點
發表時間:2020-07-29 點擊率:

復雜的疾病和越來越高的養殖成本讓養豬越來越難。有研究發現,現在很多豬病不光跟病原有關系,跟飼料也有關系,因為豬的營養水平會影響豬的抗病性和抵抗力,而現在飼料成本大概占了養殖總成本的80%。所以穩定飼料品質,是養殖業中保持動物高生產性能發揮最關鍵的環節。


飼料原料質量的波動是不可控制的,即使是同一片土地的玉米,東邊和西邊收割回來的也可能不一樣;即使是同一個玉米棒,上面和下面的玉米粒的營養價值也不同。飼料原料的質量受很多因素影響,如氣候變化、土壤、年份、品種、施肥強度等,甚至糧食收割之后的存儲過程都會產生變化。因此,即使是同一批玉米,其中的新舊程度也會有差異,而一個豬場不可能一次買完一年的玉米,也就不可避免玉米質量的差異性。


原料質量的波動會直接影響豬的生產性能,而原料對飼料質量的決定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原料的質量決定了飼料的質量;其二,原料的變異帶有累加效應,每一種原料都有一定變異范圍,如果配方中的原料種類越多,由于累加效應,就會擴大飼料質量的變異系數,使得飼料的質量更加難以穩定。飼料質量的變動是一個比較嚴重的應激因素,主要表現在動物的營養應激,而營養應激對動物的抗病性有直接影響。


飼料質量的變異,2/3來自于原料,1/3來自加工過程,如混合機性能、工人是否完全按照配方配料。因此,配料過程中要確保原料的準確投放,平時要特別注意對粉碎機的篩網和錘片、混合機進行定期檢查和維修,保證粉碎粒度的精確性和飼料混合的均勻度。例如,玉米的粉碎粒度對豬的飼料利用率影響非常大,有試驗表明,玉米粉碎的粒度越細,豬的生產性能越好,能量的利用率越高。但是打得過細的玉米,存在容易導致胃潰瘍的致命缺點,因此母豬料不主張打得過細,一般控制在2.5mm,小豬和育肥豬在1.5mm,乳豬在1.0~1.2mm。


穩定飼料質量有幾個關鍵點


第一,采購原料應該是價值采購而非價格采購。采購需要關注的是營養素的生物學性價比,如果對生物學價值不清楚,就會出現價格采購,對飼料質量穩定性造成影響;第二,要求采購人員具有一定業務素質和技能,這關系到能否做到價值采購;第三,供方選擇和評定。因為原料質量波動是不可控的,再厲害的采購員也不能保證每一批原料的質量都穩定,供方選擇和評定就可以彌補這方面缺點,涉及到供應商的貨源和供應渠道;第四,進廠原料的檢驗,一般中小型的養殖場只能做外觀鑒定,化驗室鑒定比較困難;第五,抽樣的代表性,對于變異比較大的原料,抽樣的比例要超過30%;第六,了解加工工藝,特別是對于自己有飼料廠的大型養殖企業,了解一個原料的加工工藝,會對認識這個原料的價值或者存在的危害有比較好的理解。


原料采購技巧——玉米篇


玉米是飼料配方中占比例最多的一種原料(一般超過60%),因此對飼料質量波動影響最大。根據玉米的國家標準,飼料用的玉米可以分成三級。鑒定玉米質量最基本的指標有容重、雜質、水分、不完善粒以及發霉粒、色澤氣味。

選擇玉米時,最重要的指標是味道和顏色,正常的玉米是沒有發霉、沒有酸味、沒有殺蟲劑殘留的。除了表1中的指標外,還需要關注飼用玉米的脂肪酸值。當玉米儲存時間特別長,玉米中的脂肪會發生氧化,氧化后玉米的適口性就會發生變化。一級玉米的脂肪酸值一般控制在60mgKOH/100g以下,比較大型的飼料廠會允許把脂肪酸值小于50mgKOH/100g的玉米作為保育料、教槽料原料。如果脂肪酸值大于78mgKOH/100g,一般就叫做陳化玉米,這種玉米對于乳豬而言是比較差的。

容重指標代表玉米的成熟度。玉米棒養分的傳遞是從下到上的,因此底部的玉米顆粒比較大、成熟度比較高,容重也比較大,頂部的與之相反。成熟度不同,營養指標也不一樣。養殖場采購玉米時,可將可樂瓶剪成剛好能裝1L水的大小,就可以用來大概估測玉米的容重了。容重不只跟玉米的成熟度有關系,跟玉米的水分也有關系,容重指標只適用于水分含量小于23%的玉米。只有在同等水分條件下,用容重來估測成熟度才有意義。正常年景,內蒙古玉米的容重最高,其次是吉林、遼寧和黑龍江。


水份是影響玉米品質最大的因素。玉米安全水份為14%,水份增加會導致日糧能量不足,稀釋蛋白質和氨基酸的濃度,同時動物采食干物質減少,進而降低動物生產效率。當東北氣溫在0℃以上,冰雪開始融化,由于東北農民收割的玉米是放在室外的,這時候他們就必須把玉米盡快賣掉,否則就很容易變質。因此每年剛進入春季的時候,都會有一段時間玉米價格很低。對養豬人而言,每年的3-5月要特別注意高水份與低水份玉米的認為混合銷售行為。水份化驗值僅僅是一個平均值,如果高水份和低水份的玉米混合銷售,水份檢查合格也并不表示絕對安全,水份越高越容易變質,高水份處自然成為發霉之源。玉米的價值跟水份也有很大的關系,假設玉米的消化能是3400kcal,水份從14%提高到16%,消化能就降到3280kcal,去掉了120kcal。如果以小豬料3200kcal/kg的消化能,按照2600元/t的玉米價格算,大概算得每10kcal就要6元。所以能量的下降會直接造成料肉比提高或者成本上升。


不完善粒除了生霉粒還包括熱損傷粒、生芽、病斑、破損及蟲蛀和雜質。一粒完整的玉米具有天然的保護作用,就算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也不易變質,一旦因機械作用而破碎,自然成為霉菌發育的溫床。在采購集裝箱玉米時,要注意人為摻雜過粉過篩的碎粒。因為集裝箱的玉米一般會過粉過篩,篩出大顆粒,為追求更大的利潤,剩下的粉塵、破碎粒往往很可能摻雜到散裝玉米中去。一般而言,東北玉米由于采用機器烘干,破碎粒較多,但雜質較少,一般不超過1%。華北玉米采用自然晾曬,破損粒較少,但會摻入雜質。


發霉粒,是指表面發霉的顆粒,其外觀常表現為紅、黃、綠、黑等斑點或菌落,比較容易觀察到。但是許多內部霉變的玉米在表觀上卻仍舊是完好的,霉菌的潛在給飼料品控提高了難度。辨別發霉粒還需要跟熱損傷粒(烘干過度形成)進行區別,玉米發霉一般先從胚乳開始,因為那里含油最多、蛋白質最豐富。


原料采購技巧——豆粕篇


衡量豆粕質量有色澤、形狀、氣味、脲素酶高低、粗蛋白含量及蛋白溶解度、水份6個指標。金黃色至淺褐色是正常的豆粕顏色,而巴西大豆做出來的豆粕一般是淺褐色的,美國大豆做出來的一般偏金黃色。


過生、過熟的豆粕都會大大影響其代謝能,脲素酶的高低只是衡量豆粕成熟度的間接指標,蛋白溶解度才是直接指標。脲素酶的高低與豆粕的利用率沒有直接的關系,只是間接地反應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高低。因為脲素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對熱的敏感度很相似,但是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很難檢測,而脲素酶相對容易,因此用它來間接衡量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活性。所以脲素酶活性為0不一定能代表豆粕過熟,最重要的是看蛋白溶解度。蛋白溶解度高于85%表示豆粕過生,容易引起拉稀,低于65%表示加熱過度。溶解度在65%左右,通過添加賴氨酸還可以進行彌補,但如果再低,就會降低賴氨酸及其他幾大氨基酸的利用率。通常可接受的蛋白溶解度范圍為73%~85%。


豆粕結團結塊會影響其品質。如果只是運輸過程中擠壓造成的,問題不大,但如果是在加工過程中結團結塊就要引起注意。將加工過程中結塊的豆粕切開,可見內外顏色不一,內部由于沒被溶劑浸透、沒被水蒸氣蒸透,顏色發白,含水、油、殘留溶劑、脲素酶高(表示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高),使貯存期縮短和味道改變,而高活性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容易導致豬腹瀉。豆粕的結塊跟大豆生長的環境和成熟度有關,如南美豆和阿根廷豆,生產中大豆破碎后局部含水過高或不均勻時,就會造成擠壓結塊。結塊豆粕中間殘留溶劑,其中主要的危害物質是正己烷,正己烷局部超標會對腸道絨毛造成損傷,從而加劇了因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過高引起的腹瀉。


一般市面上都會有去皮豆粕和帶皮豆粕,豆粕廠是以蛋白含量來出售豆粕的,去皮豆粕的蛋白含量較高,如果每一單位蛋白價格一樣的話,建議買去皮豆粕,因為食用去皮豆粕豬會長得更好。


原料采購技巧——麥麩、魚粉篇


良好的麥麩應該呈細碎屑狀、色澤新鮮一致、無發酵、霉變、結塊及異味異嗅,水份含量不得超過13.0%,不得摻入飼料用小麥麩以外的物質。


在南方,采購時最怕麥麩氧化,因為相對于玉米等其他原料,它的霉變更不容易分辨出來。2013年,采購麩皮時要特別注意霉菌毒素。因為今年在華中某些省份,尤其是安徽一帶,小麥大面積地得赤霉病,這種小麥做出來的麩皮霉菌毒素含量極高。


目前魚粉中的摻假現象非常普遍,質量是最難控制的。一般來說,通過粗蛋白、真蛋白、灰分、鹽分、鈣、磷等常規的檢測指標可以有效地控制魚粉質量,對摻入尿素、食鹽、沙土等降低魚粉品質的摻假情況能夠進行控制。但是,隨著魚粉摻假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摻入少量尿醛聚合物、血粉、羽毛粉和鞣革粉等物質后,用常規的檢測方法很難發現。


關于小麥


去年小麥價格很低,而玉米豆粕價格較高,很多養殖場開始嘗試用小麥替代。小麥的營養特性有:1、蛋白質含量較高,約為玉米的150%,氨基酸含量高于玉米,但缺乏賴氨酸和蘇氨酸。小麥的蛋白質含量比玉米高,但氨基酸平衡性比玉米差。2、非植酸磷含量較高,因為小麥含有部分植酸酶,在體內能夠把小麥中的植酸磷轉化為非植酸磷。3、B族維生素及維生素E含量較高,但維生素A、D、K、生物素低(生物素含量比玉米高,但是玉米中生物素幾乎100%可利用,而小麥中的生物素利用率非常低。)4、葉黃素含量很低。5、能值比玉米低,主要是脂肪含量低,同時造成亞油酸含量低。


目前,限制小麥大量應用以及引起小麥營養價值變異較大的主要原因是小麥中含有抗營養因子——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主要包括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會造成小麥的能值下降,但只要適當使用酶制劑是可以解決的。因此,雖然小麥的有效能值比玉米低,但很多研究表明,用小麥替代玉米,能量的差異并不影響增重和飼料報酬,并且因小麥中脂肪含量比玉米低,在育肥豬中部分替代玉米可改善酮體品質。小麥替代玉米的最主要目標是降低豆粕用量,但是必須注意添加合成賴氨酸,而蘇氨酸作為僅次于賴氨酸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也要注意是否不足。


對豬而言,小麥的適口性比玉米好,用小麥喂豬,飼料加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非常重要,尤其是小麥的粉碎粒度,不能過細,否則會增加飼料粘度,增長豬的采食時間,讓養殖員誤認為適口性不好。實踐中一般只需粉碎至700~900μm,即一粒破為4~5瓣。



聲明:鑒于本頁內容為互聯網數據收集所得,所有資料僅供用戶參考;我單位不保證亦不表示本網的資料全面及準確無誤,也不保證亦不表示這些資料為最新信息,如因任何原因,本網內容或者用戶因倚賴本網內容造成任何損失或損害,我單位將不會負任何法律責任。

?

關注我們

地址:吉林省公主嶺市張家街原種場

電話:0434-6865222/0434-8888777

傳真:0434-6869333

COPYRIGHT ? 2017 公主嶺紅嘴飼料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吉ICP備13003454號-1 網站設計:中諾科技 網絡寬帶:中諾云